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”的重要论述,推动弘扬“蒙古马精神”大实践活动走深走实,提升法院社会治理能力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,回民区人民法院建立“诉调对接中心”,打造商圈特色诉调对接品牌。
回民区人民法院“诉调对接中心”于今年4月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行。该中心占地近500㎡,集诉前调解、信访接待、诉源治理、街道社区矛盾化解指导等多项职能于一体,努力将纠纷通过源头治理解决在萌芽状态,形成“特色、专业、便捷、温馨”的诉调对接特色品牌。特色即诉调对接中心结合回民区商圈经济的特征,设置10个特色工作室,“因案制宜”,以特色调解室化解特定类型案件。专业指的是诉调对接中心目前引入4个调解机构21名调解员驻场开展日常调解工作,审判团队法官定期对调解员开展专业培训,同时根据各调解组织的专业特长,对调解案件依据案由进行划分分流,逐步推进、实现调解组织的专业化、规范化。便捷体现在下好数字赋能的关键棋。当事人网上立案后,由立案庭网上交接案件至诉调对接中心,通过远程云端调解,实现网上诉前鉴定,缩短办案周期。温馨是指根据调解室不同的主题和功能,进行具有各自特点的设计、装饰,设置便民设施和服务,整体环境简洁明快、干净整齐、温馨舒适。
诉调对接中心初步建立集诉前调解、信访接待、诉源治理、诉前鉴定、商圈矛盾化解指导等多项职能于一体,向外对接司法行政机关、交管部门、公证机构、综治中心等,对内对接诉讼服务中心及各庭室和审判团队的运行模式。
今年4月诉调对接中心投入运营后,调解案件类型涉及民间借贷、物业服务合同纠纷、买卖合同纠纷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以及离婚纠纷等,调解成功1833件,申请司法确认125件。
一方面,健全非诉程序衔接机制,完善诉调一体对接机制。一是规范了法院委派调解发起程序,由法院制作《委派调解函》并将相关材料移交调解机构处理;二是规定了调解工作时限及相关流程;三是明确了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的相关程序,经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,当事人可以对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。另一方面,充分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。本院充分发挥在线调解平台的作用,对于身在外地的当事人,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在线调解,调解成功后在线签订调解协议书。
下一步,回民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将充分发挥商圈特色功能作用,切实提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和诉讼服务水平,构建基层治理新体系,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纠纷解决需求,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,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