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栏语
案卷之下,是百态人间。时光似乎跟着一桩桩办结的案件一路走过,恍惚间,如白驹过隙。那些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,那些不同经历的人生百味,那些发人深省的感悟思考……你是否仍然记忆犹新?
讲好法院故事,传递法院声音。回民区人民法院《法官手记》栏目诚邀各位法官撰写或讲述属于您的故事,或是一次审判、一次执行、一次接访、一次普法……静看情理法如何相互交融,细思公正与效率如何真正实现。
入额以来,我经历的当事人形形色色,办理的案件也多种多样,很多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以及感喟,我休憩时抬头望到了当事人赠送写有“办利民之事,怀爱民之心”的锦旗,瞬间把我拉回到曾经承办的案件当中。这面锦旗的背后,有多名业主的利益,也有经营公司的利益。这段法律纠纷中,有利益的交织,有激烈的对抗,但也有调解的艰难......
·初露端倪·
收到了一批系列案件后,我例行翻阅卷宗。起初我觉得这就是简单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,案情并不复杂,且证据较为完善,只是案件涉及主体多。但经过研判,我发现有几起案件与其他案件诉讼请求不同。即便如此,只要能找到纠纷问题的重点,也是有调解的可能。于是,我拨通双方当事人的电话了解详情。
·反复攻心·
就这样,我带着“案件能调”的预期将双方当事人约到了法院。可当我把握十足的来到法庭时,看到的却是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边,低头不语,气氛凝重。当我问到 “咱们之前有初步达成的调解方案吗?”
“没有!”双方异口同声答到。
我继续开展后续的调解。由于律师权限限制,我随即通过被告律师取得了公司法务的联系方式,并当庭拨通了电话。
“我们承认没有支付房屋租金。”被告方的法务人员说,“原告现在起诉我们,在最多减免一个月的租金前提下,剩余款项一次性给付,但是公司一时半会拿不出这么多钱。况且公司一直都是统一管理经营,如果同意原告调解意见,对于后续其他商铺业主调解效果会大打折扣。”
“法官,能不能帮忙跟他们谈谈?”原告说到。
“调解就是希望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从而达成一致解决意见,您可以说说心理预期,我也好为你们进行调解。”
“减免两个月的租金!”这和原告主张的诉讼请求之间差距近一半。于是我向被告陈清利弊以劝说其适当降低减免租金的数额,但被告方坚决拒绝此项调解意见。考虑到被告这边的工作短时间无法做通,我又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原告。
“考虑到被告公司目前状况,最终房屋租金无法履行到位的可能性很大。如果大家对租金数额上能做些让步,可以维护双方合作共赢的关系。大家看这个方案如何?”
“法官同志,被告原本答应支付房屋租金,但是一直不履行承诺拖欠,我们也急需用钱去维持自己的生活。”原告表示。
·案结事了·
在我的反复沟通之后,双方对支付租金的数额差距不断缩小。不断向双方阐明利害关系,从法理、情理角度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,最终促使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一致调解意见,双方当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捺印,被告方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主动向原告支付了房屋租金。至此,这起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。
·写在最后·
未来,我将继续尽最大努力,从当事人权益的角度出发来寻找化解纠纷的“最优解”。很多时候,案件能够顺利结案似乎并不困难,难的是如何用“活”法律,把双方当事人的想法和困难传递给对方,找准“法结”,解开“心结”,从而实现当事人各方的“双赢”或者“多赢”。这要求我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案件情况,并进行综合考量,谨慎分析案件裁判的后果,采取对双方当事人影响最小、损失最少的方式化解纠纷,真正实现温情司法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满意度,获得司法“最优解”。